石首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4-02
“上次购买的西瓜苗移栽后,长势怎样?”3月20日,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亲切地询问前来购买瓜苗的社员邓建辉。由于两轮的冰雪天气影响,今年西瓜种植面临较大的困境,技术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详细地记录每位社员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由于大棚损毁严重,修复的人手有限,所以瓜苗移栽只能分批次进行,管理难度就更大了。”干劲十足的邓建辉说,“镇领导、村干部都在帮着想办法,合作社也在技术上全力支持,目前的困难还是能克服。”
石首市大垸镇是中国西瓜之乡,是“瓜瓜菜”模式的发源地。“第一批西瓜比别人提早一个月上市,等别人的西瓜上市,合作社第二批西瓜又上市了。第二批西瓜卖完之后,还可以种莴笋。”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锋介绍。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现有5个主要种植基地,总面积5000余亩,钢架大棚5000多个,社员350多名。
合作社种植西瓜全程采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用黄板纸、诱虫灯进行生物防控,给西瓜人工授粉,确保“一藤一瓜、一瓜一码”标准化种植……通过科技助力,合作社的西瓜肉脆、汁多、糖分高,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徐锋”牌商标也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被吸引回村,合作社年轻社员占比超过30%。2022年,社员人均增收3万元。为进一步发展瓜蔬产业,合作社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2万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500吨容量的冷库,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绿色防控生产技术、减肥减药技术,徐锋还解决了西瓜重茬障碍等技术难题,获得多项专利。
大垸镇党委书记郑毅告诉记者,大垸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发展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推动强县工程,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
大垸镇强力推动“瓜瓜菜”产业发展,继续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连片土地流转,分类施策推进“一村一业”,依托天字号、和丰、黄金湾、北碾、东堤港、黄水山等村,扩大农副产品种植规模,推动产业向大垸集中,加快建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业产业集聚区,打造石首绿色优质农副产品的核心生产供应基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脱贫户形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肥料供应、保底回收,吸纳群众踊跃参与种植,获得稳定经营性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大垸镇以徐锋西甜瓜、北碾黑鲨冬瓜、太空火龙果及中药材、稻虾连作、泥巴坨豆腐乳、生猪养殖及鄂南传说水产品预制菜、特色优质稻米及黑米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抓手,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乡土资源和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地域特点和乡村多元价值,一批产业特而精、形态小而美的特色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形成和集聚。按照“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的思路,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精深加工、擦亮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探索走出一条集聚化、集群化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助力产业强镇建设。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是促进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垸镇党委书记郑毅说。据测算,2023年该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天字号、大公湖、和丰、黄金湾、北碾等村,群众户均增加收入20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全年新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27家、家庭农场11家,农村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以产聚人兴镇,以镇留人强产。2024年,大垸镇将以“强产业”为主要目标,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区扩规提质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和产业配套为主抓手,从农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农产品市场、加强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施策,探索走出一条农业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做大规模、做强加工、擦亮品牌,高质量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蹄疾步稳、行稳致远。(记者: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