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0亩→11100亩!亩平可增收千元左右!

石首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5-06

“现在池塘的生产条件和水质都变好了,村民们养的鱼能卖出好价格了。”提起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落实后的变化,石首市东升镇两湖村党支部书记李军非常高兴。

在池塘传统养殖中,对养殖尾水的处理,很多是直接排放到沟渠湖泊,而养殖尾水中存在大量肥水物质,会污染水环境。为守住青山绿水,近年来,石首市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统筹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石首市横沟市镇朱洋湖渔场地处蛟子河流域,这里鱼塘连片,养殖业发达,主要有四大家鱼、莲鱼共生、甲鱼、网箱养鳝、虾稻等产业,水产养殖面积约5000亩,其中,特色养殖为网箱养鳝。由于长期以来高密度养殖和大量投饲喂养,渔场出现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品质不高等问题。

“我们正在实施横沟市镇朱洋湖渔场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工艺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实现集中连片养殖区域的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难题。”石首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项目区内,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现场是一派繁忙景象。为了赶在5月底全面竣工,同时又不耽误渔业生产,施工队伍克服困难,在已经放水养鱼的池塘内筑起了挡水坝,于是,池塘内便出现了一边在养鱼,一边紧张施工的画面。

“对渔场内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有效改善了生产条件。‘三池两坝’则是对养殖尾水采取的生态治理措施。”石首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三池两坝”主要是指沉淀池、生物净化池、曝气池和两座过滤坝,通过沉淀、过滤、曝气和净化,降解养殖尾水中包含的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总氮、总磷、氨氮等物质。除了“三池两坝”,复合人工湿地和鱼菜共生的生态处理模式也将共同运用到朱洋湖渔场治理项目,充分利用生态治理方式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目前,朱洋湖渔场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正有序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

在东升镇两湖村700多亩的连片养殖区,美人蕉、菖蒲、鸢尾等植物漂浮在尾水治理区域水面,它们的根系会吸取水中的一些总氮、总磷等物质。养殖尾水经过“三池两坝”区域处理后,变得清澈、干净,然后排放到附近的湖泊中。

“基础条件改善和水质提升后,村里的养殖户开始尝试网箱养鳝等特色养殖,产出的水产品更健康、更安全、更有品质,预计可以带动项目区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东升镇两湖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

石首市水资源丰富,长江穿境而过,天然水域广布,有9.23万亩养殖鱼塘,是渔业养殖的重要产区,推进尾水治理是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石首市利用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共实施3个尾水治理项目,总投资2402万元,治理面积共11100亩,分别为横沟市镇朱洋湖渔场、久合垸乡西江村和原种场、桃花山镇艾家咀村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2019至2023年,石首市已分别完成白莲湖渔场、上津湖渔场、中湖渔场、东升镇两湖村、高基庙镇汪家垱渔场集中连片养殖区域尾水治理项目,累计投资899万元,治理总面积6400亩。

据了解,石首市对沿江、沿湖,以及连江、湖主要渠道区域的集中连片池塘优先实施养殖尾水示范治理,确保示范区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水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养殖渔民增产增收”的预期目标,同时,以点带面,打造一批美丽渔场,有效促进渔业绿色转型升级,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水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记者:张红芳)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