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埠地名探幽

荆州日报 石首新闻发布时间:2022-01-16

调关镇中心相距十五里的槎港山,是四十五里桃花山向北部长江延展的余脉,它起伏迤逦,方圆十余千米布陈着海拔不超过100米的十余座土丘岗岭,槎港山西北部一座地势比较高峻陡峭的山岭叫虎山。虎山坐落于南湖村四组境内。虎山之西100米平地处有一座小山埠。山埠呈南北走向,形似一只倒扣的船底,南北狭、中间宽,南北长不足200米,东西宽80余米,山埠相对高度约6米,地势平缓。小山埠之西是调关镇火炬村11组。调关至青山镇级公路穿过虎山与山埠之间向东延伸,山埠北倚长江大堤、东傍陡峭的槎港虎山,西部、南部和东南部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点状和条状村落散布其间。这座小山埠曾是古代长江东下,旅人商贾泊舟停航的地方。小山埠从古至今有石头埠、周家码头、赵家台子等多个称名。

稽考当地相关文史资料,便可获知小山埠称名的历史及一些相关的地理信息。槎港村陇西堂《李氏宗谱·卷首·源流序》中记载着如下文字:

粤稽李氏为皋陶之后。世为虞夏殷理官。子孙以官为氏,故称李氏。至理利贞避纣,居李树下,改为李氏。商周之际,将相有徵宗焉。秦汉之时,将相有斯广焉。其为帝王将相者,不一其人。以为同宗乎?不敢信;以为非宗乎?亦不敢信。吾无考,吾无敢序,仅于旧谱见之。曰大隆公系宋丞相李伯纪讳纲之四子也。纲公当宋室之南举登相位,鲠论嘉谋,不为群小所容,遂至窜斥,终身徒抱大志而莫遂,至捐馆际,见权奸嫉,正虑子孙以祸及,乃命公子四人星居。斯时,吾祖隆公不及一周。夫人张氏,保抱唯谨,寓于江西袁州府之宜春县店头溪,因外氏而市货东门。故时人称为店头李焉。公继先人之志,于孝宗淳熙间,举登进士。理宗宝庆时,举牧荆州。是时,公已年逾八旬,莅任甫及二载,遂以告殂。显章公扶柩东归。泊舟于石头埠。狂风巨浪七日,莫行。于是登高梯望湖山,见其土圹人稀,田荒境佳。适有渔叟负罟而来,招而问曰:“斯何地也?”答曰:“槎港山石头埠是也。”指其东西南北之境而尽语之。公曰:“土主安在?”叟曰:“无主。插土可以为业。”公曰:“可乎?”叟曰:“举世皆然。”公曰:“槎港山,槎港水,古之张骞曾临此耶?南有七峰如屏,排立于前;北有荆江如带,横绕于后;东有弹子云长倒马遗迹,西有东岳南岳真武大座。美哉景也!”遂涉水量山,葬隆公于古坟湾,卜居沙湾市。世称屋瓦李,乃记其立此之源,而以隆公为一世祖。噫嘻!此旧谱之文也,前人之遗也。由宋而来,记世一十有一,历年三百有奇,祖宗之源流仅存乎此。吾亦聊以先人之笔墨,传之后代。时嘉靖二十一年,岁次壬寅仲夏月上浣八代孙让槎坡氏敬识。

慎阅《李氏宗谱·卷首·源流序》,我们可以由此获知诸多信息。

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李隆公举牧荆州,斯时,隆公已过八十岁,上任刚二年,便于任上去世。其子李显章公扶柩东归江西,途中,泊舟石头埠即今之周家码头,因遭遇恶劣天气停舟数日。之后,李氏宗族卜居调关槎港山沙湾市繁衍生息至今的由来。李隆公一支乃宋代爱国诗人李纲之嫡传后代。

《李氏宗谱·卷着·源流序》的作者为李氏大隆公第八代孙“让槎坡氏敬识”,此序作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上旬,由此可推知石头埠于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便已称名距明嘉靖二十一年已317年,距今已796年,石头埠为黄土小丘,并无岩石。而它东对面的虎山之底则多千层石。石头埠上无石头,何以称名中含“石”字呢?其缘由无可考。埠:释义①码头;②有码头的城镇,指城市。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廷将原设置在槎港山的白臼巡院升级置建宁县,辖当年石首县东部、华容县东北部、监利县西南部一隅,县治设在槎港山,今长江南干堤桩号“515”一带。古建宁县历史上两度兴废,先后延续了142年。之后,南宋年代槎港山一带降格为建宁镇。综上可知,石埠头得名倒颇有一些来历。

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周氏一族便在石头埠聚族而居。于是石头埠便又多了一个“周家码头”的称谓,之后并渐渐取代了“石头埠”的称名,石头埠的称名便湮没于历史的尘烟。《源流序》作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从斯时算起,周家码头称名至今,至少已逾429个春秋。周姓一脉在石头埠世居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周姓后人周玉林曾任过胜利大队(今南湖村)主要职务。其女周桂芝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她已年逾六旬。退休后,周女今移居江城武汉。

石头埠宋代或更早以前曾是长江东下绕槎港山北线的航道。“狂风巨浪七日,莫行。”说明当年石头埠航道涉水深,水域面积广阔。在狂风怒号的强力作用下,石头埠水域巨浪滔天,樯倾楫摧,沿溯阻绝,舟莫能行。恶劣天气令舟行人心惊胆寒,望而生畏。由“土圹人稀,田荒境佳”一句,可以想见自北宋废建宁县治至南宋以降,槎港山周边广大地域虽土地宽阔,却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民生凋弊,社会民生发展业已衰落,无可昔比。

宋代以后,长江主航道逐渐北移,洲滩淤积,陈公东垸早成官垸,石头埠成为旱码头。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天水郡赵氏一支择居石头埠。自此,石头埠又多一个“赵家台子”的称谓。天水郡古治所在平襄,即今甘肃通渭县西。赵氏出于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始祖为造父。赵氏家族在石头埠族居十五世,人丁兴旺,为当地南湖村大姓。2000年之后,赵氏家族先后迁出赵家台,移居到村居民点或外地城镇。而今,仅有年近八旬的赵志清老人还在赵家老宅居住。

石头埠中南端地势稍高,因而周、赵两姓的房屋便修建此处。石头埠北端略低,蓁莽葳蕤。60年代,石头埠之北生长着两株高大的树木,特别引人注目。其一树为阔落叶乔木,高达数丈,两人合抱,花开洁白如莲花,结实如莲蓬。当地人俗称莲蓬树,这种树十分罕见。另一棵树为柳树。这棵柳树四人合抱,主干高达二十米上下。柳树树冠高大,十几里外都可以望见。这是六十年代陈公东垸仅存的最粗最高大的一株古柳,笔者少年时曾亲眼见过此树。石头埠上的两株古树毁于60年代。

而今,石头埠树木蓊郁,参天的大树掩映着几间破旧的老宅。赵氏祖屋已多年无人居住。埠头南端是赵志清老人的祖屋,门前有十余级石台阶。拾级而上,向左拐便有一条小路向北通往竹林深处。小路上满是枯枝败叶。秋风徐徐吹过,黄叶悠然飘落。竹林间远处,偶尔随风送来几声鸟儿啁啾。石头埠周边水堰里的野荷,在寂寞中依然开放。时序八月,石头埠显得有几分岑寂。

沧海桑田,当年石头埠边渔舟唱晚、归帆竞发的画图已随历史长河的波声远去。寻古探幽的人们留下屐痕串串。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