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石首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湖北日报发布时间:2023-03-06

美丽乡村石首市桃花山镇。

“农技课堂”进田间,强技赋能促振兴。

石首市高陵镇高陵岗社区荷湖生态湿地。

五彩鸭蛙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见成效。

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村村景。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既是“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覆盖县市,又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麋鹿之乡”和“中国江豚之乡”。

2022年,石首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着力点,发力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全年农业总产值100.59亿元,增长5.5%;农产品加工产值84.04亿元,增长21.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8元,增长8.3%。

巩固成果 坚守底线

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石首市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289户3803人(脱贫不稳定户467户1301人、边缘易致贫户579户167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43户829人)。全市选派驻村工作队70支301人,派驻第一书记165人。同时选派部分实力较强的市级单位按照“1十N”的帮扶机制,开展村级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村、易地搬迁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

全年报销已脱贫人口各类医疗费用8803.5万元,落实已脱贫家庭学生教育资助13730人次692.8万元,实现已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7735人(次);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含脱贫人口)危房改造83户;投入172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脱贫户、监测户饮水安全保障率100%。

完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库,同时加强衔接资金全过程绩效跟踪、动态监管。累计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3亿元,实施项目112个,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率均达100%。

产业发展 高质高效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石首市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筑牢产业兴旺之基。

2022年8月28日,石首市举行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安徽省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知名企业与石首市签约成功。石首目前共有瓜蒌种植面积1万亩,安徽省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石首分两期进行瓜蒌全产业链开发项目,一期以瓜蒌子、瓜蒌油深加工为主,二期将充分挖掘瓜蒌皮、瓜蒌根的药用价值。

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来透露,原来瓜蒌子粗加工的产值在每亩1.3万元左右,但是进行深加工之后,它的产值会突破2万元。未来,希望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不低于10万亩的种植基地,可以让老百姓每年增收7亿元左右。

据了解,围绕优质稻米、淡水产品、菜籽油、家禽及蛋制品、生猪、果蔬等六大主导产业,石首计划2022年起3年内实现加工总产值200亿元。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2022年,石首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0家。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试点建设加快推进,300名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市服务乡村振兴。油菜菜薹“一菜两用”模式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稻+鸭+蛙”协同种养模式入选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十大引领技术,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天字号瓜蔬合作社获评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洪山实验室“双水双绿稻鸭虾”重大科研项目落户石首。湖北石首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成功被认定为“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全国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防控现场会在石首召开。石首市获评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突出单位。

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加快推进“玉石首”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目前,“玉石首”品牌企业达8家,其中金祥米业等企业的产品获得农博会金奖,“笔架鱼肚”获第二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大赛金奖。

培育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发展的实施意见》《石首市酒店业扶持办法》等优惠扶持政策,石首“世外桃源”之旅、石首清廉教育线路分别入选荆州市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和十大“清廉荆州”主题教育精品线路,桃花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李花山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实施“巾帼电商双创行动”,推广“农产品+同城配送”模式,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成电商公共服务网点15个。

美丽乡村 宜居宜业

河湖清如明镜,路边百花争艳,庭院飞檐红墙仿古灯……初春时节,穿行于石首乡村,如同进入画廊一般。

石首以全市村庄95%以上干净整洁,90%以上美丽宜居村创建为工作目标,分类施策,科学治理,积极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新亮点。2022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突出样板抓“点”。以桃花山镇李花山村、团山寺镇过脉岭村、天鹅洲开发区柴码头村为突破点,集中进行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及沿线景观打造,成功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示范“网红景点”。并以点串线,带动各地全面铺开。

集中整治串“线”。坚持重点突破、以线带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聘请浙江大学和长江大学进行S221沿线景观规划编制,投入1000余万元全面开展S221沿线违章建筑、空心房及电线电缆等拆违治乱工作,并向220、436等重点省道沿线延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现已全面拆除S221沿线违章建筑。

文旅融合扩“面”。加大统筹力度,将环境整治与农业产业、休闲文旅和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探索推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菊花产业、鸭蛙香稻产业、农家乐产业”等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微田园”建设,丰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内涵,为村庄增“颜值”、添“气质”、聚“人气”。

为了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石首市着力构建农旅结合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一镇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构建“旅游城市+核心景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风情廊道”全域旅游格局。该市成功打造了17个示范村和一批网红景点。

全市完成新建卫生户厕3993个,新建村庄清洁文明公约、清洁管理制度10余项;探索“城乡一体化”农村污水治理模式,52个行政村采取建站、纳管、拉运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东升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调关镇连新垸村、东升镇范兴垸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制定《石首市关于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方案》,制作《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宣教片,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活动有序开展。组织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案例评选、共同缔造活动培训、村(社区)“宣讲团”活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比赛”评选活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明乡风 精神家园

近日,走进石首市笔架山办事处郭家铺村,但见村民们或打球健身,或唱歌跳舞,或散步谈心……除了各种活动设施外,村部一楼还有农家书屋,人们在这里翻阅自己想看的书。无论是坐下慢读,还是在广场上各得其乐,多姿多彩的“村晚”,无处不入画境。一村民感叹:“想不到我们郭家铺村也有了生机勃勃的夜生活。”

石首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榜样作用,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村规民约“约”出好民风。公共环境大家护,不良行为不要干;公共区域属集体,乱圈乱占讨人厌……石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伙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风俗习惯。一条条关于勤劳致富、保护环境、维护社会治安、抵制奢侈浪费等内容的村规民约,不仅涵养了文明乡风,也对扫除不良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擎思想旗帜、铸牢信仰之基。建立巾帼、夕阳红、百姓宣讲团等5支理论宣讲队伍,开展各层次宣讲20余场次,受众10000余人次;开展文明实践创建活动200余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8875场次,10人当选“荆州楷模”“荆州好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住历史根脉。开展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恢复两部荆河戏剧目《百花亭》《梅龙戏凤》及跳三鼓曲目《打黄袍》《戏花灯》的视频录制,走马岭遗址获评湖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

厚植文化沃土、凝聚精神力量。2022年,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组织“文艺、书画、图书、电影”等10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送文化下基层30余场次;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专项行动,全市192个行政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农村群众自觉行为;全市3774户评选为“石首市十星级文明户”,实现了中心城区以外的村(社区)全覆盖。

筑堡强基 治理有效

石首市高基庙镇荷伍垱村以前班子战斗力不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2018年底当地选派高基庙镇小学教师王立平到该村任支部书记。通过几年努力,全村60多万元土地流转款通过镇财政实现账户直达;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修通2公里断头路,解决3个小组近120户群众出行难题,争取项目资金40万元对全村9个小组老旧泵站机房拆除新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2019年底,该村党支部整合资金100万元建立火龙果基地,利用大棚种植火龙果1.3万株,现在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荷伍垱村从软弱涣散村转变为先进村。

荷伍垱村的变化是石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契机,石首全面推行“党建+机制”“党建+服务”治理模式,通过“双百”党建促创建,示范打造了“党建+产业富村”15个。选派3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15人到基层开展技术帮扶;通过“归雁工程”人才计划回引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178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配强乡村振兴力量。严格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正负向“提级管理”,2022年纳入正向管理党组织书记28名,纳入负向管理党组织书记55名;累计培训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村“两委”成员、驻村帮扶干部等1000余人次。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总结推广“一约四会”“四榜一训”等有效做法,东升镇焦山河社区村规民约成功入选省级清廉村居典型案例,高基庙镇高基庙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